宋神宗赵顼,是北宋第六位皇帝,在位期间励精图治,推行改革,史称“熙宁变法”。
赵顼出生于1048年,是宋仁宗赵祯的养子。1067年,赵祯去世,赵顼即位,时年19岁。
神宗即位后,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,推行变法。变法内容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军事等多个方面,主要包括:
废除募兵制,实行保甲法。
推行青苗法,缓解农民缺粮问题。
均输法,改善商品流通。
市易法,加强国家对市场监管。
水利法,兴建水利工程。
变法初期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国库充盈,军队战斗力增强。但由于变法过于激进,破坏了原有的社会平衡,引起了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的反对。
1085年,王安石罢相,变法陷入停滞。次年,神宗去世,时年39岁。
宋神宗在位期间,励精图治,锐意改革。虽然熙宁变法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,但其改革精神和治国理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。
宋神宗赵顼(1048—1085),字元则,北宋第六位皇帝。
神宗于嘉祐八年(1063)登基,在位十八年。在位期间,他励精图治,任用王安石为相,推行新法,旨在富国强兵。其中包括青苗法、农田水利法、均输法等。
新法本意在革新时弊,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弊端。神宗在世时,出于对新法的重视,对弊端视而不见。终神宗一朝,新法始终处于争议之中。
熙宁十年(1077),神宗意欲伐辽,复失地。遂先后爆发熙宁河东之战、永乐城之战,但均以失败告终。此次失利对宋朝的军力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。
元丰八年(1085),神宗崩于福宁殿,时年三十八岁。其子宋哲宗赵煦继位。
神宗一生勤于政事,励精图治。但在新法推行和伐辽战争中,他犯下了不少过错,给宋朝带来了深远影响。但他去世后,朝野上下都认为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,尊称其为“英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