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书的八字命理解析
尚书,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,其八字为:
年柱:己酉
月柱:辛丑
日柱:戊寅
时柱:甲戌
五行分析
戊土日主,身强,喜木火金水。八字金旺土旺,火弱木弱,水休囚。
格局分析
正官格:戊土日主,生于丑月,得令而旺,且见甲木正官,构成正官格。
伤官见官:甲木伤官与己酉正官相冲,形成伤官见官之局。
天干冲克:甲木伤官冲己酉正官,辛金食神冲克戊土日主,天干冲克较多。
性格特点
为人正直,有原则,讲义气。
自尊心强,不服输,做事有魄力。
脾气急躁,容易冲动,说话直率。
才华横溢,思维活跃,有领导能力。
事业运势
正官格主仕途,伤官见官不利于官运。
八字金旺,适合从事金融、法律等行业。
天干相冲,容易有小人阻碍,但也能激发斗志。
财运方面
八字金旺,财星亦旺,财运不错。
正官高透,主事业财,俸禄稳定。
伤官见官,会有一些意外之财,但需注意冲动投资。
健康运程
八字金旺,注意肺部和呼吸系统健康。
伤官见官,容易有口舌之争,伤及心神。
天干相冲,需注意肝胆疾病。
“尚书”一词中的“尚”字,其意涵丰富,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
“尚”有尊崇、敬仰之意。在《尚书》中,“尚”常与“尊”或“敬”等字连用,如“尚礼”、“尚贤”、“尚德”,意为尊崇礼仪、贤能和道德。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礼义道德的推崇和重视。
“尚”也有学习、遵循之意。在《尚书》中,“尚”有时用作动词,表示学习、遵循或效法之意。如《虞书·皋陶谟》中云:“尚德而弗衰,上下一心。”意为学习并遵循德行,永不衰落,上下一心。
再次,“尚”还有治理、管理之意。《尚书》中,“尚”有时用作名词,泛指治理、管理或朝政之事。如《周书·洛诰》中云:“王若曰:‘多士于朕,尚均厥政。’”意为大王说:“众位大臣从朕,治理天下政务。”
“尚”字在《尚书》中还具有崇尚、尊贵之意。如《周书·大禹谟》中云:“惟天明畏,惟民明德,乃不皇作,天乃锡禹洪范九畴,彝伦攸叙。”意为只有敬畏天命,修明民德,才能不妄自尊大,天因此赐给禹洪范九畴,用以治理世间。这里“皇作”即为妄自尊大之意的反义词。
“尚书”一词中的“尚”字具有尊崇、学习、管理、崇尚等多重意涵,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礼义道德、治理政务和尊崇天命的重视。
尚书·说命上原文
惟祀亡不有裕,惟时哉嗣。时哉嗣,惟神人获。肆予小子,承训天休。拜手稽首,敢昭告于皇皇上帝。
时惟天命,玄鸟降而生商。宅殷土,芒芒帝命。鸣呼,惟天历号,一夫作难。
惟昔有成汤,自彼氐羌,莫敢不来享。来享来假,来邦来土。
汤降不迟,至于今汤孙。陟彼景山,松柏丸丸。是瞻是周,爱始爰谋。
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康诰曰:“作新民。”唐虞纲皇,汉唐六叶,帝命不易。
叔氏曰:“予小子未之前闻。惟周公,允文允武。”
时维殷王元子,帝武丁嗣。夙兴夜寐,洒扫庭内。
汤祷于桑林曰:“欲笺厥衷,意诚而格。”
匪说而谄,匪刑而虐。时曰:“若稽古帝尧舜之道,则有辞庶几焉。”
尚书·说命上翻译
只有祭祀没有不蒙受福祉的,只要合乎时宜就会继承。合乎时宜就会继承,只有神明的人才能获得。因此我这个晚辈,承接上天降下的恩典。恭敬地作揖叩头,我大胆地向至高无上的上帝禀告。
合乎时宜就是天命,玄鸟降下生下了商。居住在殷地,这是辉煌的帝命。啊,只有上天掌管历法,有人作乱反抗。
从前有成汤,自那氐羌人,没有一个不来朝拜。来朝拜来进贡,来归顺来献地。
成汤恩泽不迟滞,直到如今成汤的子孙。登上那景山,松柏茂盛。你看看我周,从开始就开始谋划。
如果每天更新,每天新,再每天新。康诰说:“做新人。”唐虞纲皇,汉唐六叶,帝命不变。
叔氏说:“我这个晚辈以前没有听说过。只有周公,文武兼备。”
那时殷王的长子,帝武丁继承。早早起床晚晚睡觉,打扫庭院。
成汤在桑林祈祷说:“想表达我的心意,诚心才能感通。”
不靠花言巧语,不靠刑罚残暴。商汤说:“如果遵循古帝尧舜的治国之道,那么我的言论就有道理了。”
《尚书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献典籍,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五行思想。
五行指的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元素,它们相生相克,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。《尚书》认为,五行与人类社会、自然界密切相关。
在《尚书·洪范》中,提到了“五行”的概念,指出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”,并阐述了它们的相生相克关系。
《尚书·益稷》中也有关于五行的记载,指出“五行,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”这说明五行具有不同的特质和功能。
《尚书》中的五行概念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认识,并为后世五行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在《尚书》中,五行与治国、养生、天文、历法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。
例如,《尚书·舜典》中提到“纳于大麓,烈风雷雨”,反映了古人认为五行与自然现象也存在对应关系。而《尚书·尧典》中提到的“协时月正日”,则说明五行与天文历法有着关联。
《尚书》中的五行概念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不仅影响了哲学、科学、文学等领域,还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。